News
Contact us
欢迎来到公海,欢迎来到赌船
刘平:182008678
电话:0514-8006666
传真:0514-82800081
地址:扬州市大江区甘泉街道
继去年5月宇树科技推出第二代人形机器人G1,以9.9万元的售价引爆消费级市场之后,今年1月初,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CES2025大会上携14款人形机器人亮相;紧随其后,马斯克表示,特斯拉2025年将生产数千台Optimus(擎天柱)机器人;连OpenAI也重启机器人部门并发出招聘。资本市场上,对于“人形机器人”的狂热想象也燃至白热,机器人概念股的✅持续火爆,让部分提前重仓的公募基金赚得盆满钵满。
在这场技术与资本的共舞中,一家名为三花智控的浙江企业,得益于1月7日以来的股价上涨,以市值超千亿的姿态站上风口浪尖,这也是三花智控市值时隔一年之后重回千亿上方。
就在资本狂欢之际,这家低调的制造业巨头在1月15日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谋求“A+H”双平台布局,一方面是为了公司现有家电□□、汽车业务全球化扩张,另一方面则是为机器人领域的多元化储备资金。
作为全球最大的制冷控制元器件和全球领先的汽车热管理系统控制部件制造商,三花智控的行业地位毋庸置疑。A股上市近20年,公司实现了较快增长,2005年至2023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23.8%□□、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6.2%,上市以来后复权股价上涨大约40倍。目前公司超过10类产品全球市占率第㊣一,全球业务覆盖五大洲。
但在2024年前三季度,此前一直狂奔的三花智控却慢了下来。数据显示,进入2024年,三花智控✅利润增速大幅放缓,第三季度出现了扣非归母净利润的负增长。
2025年3月26日晚,三花智控公布2024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9.47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3.80%,归母净利润为30.99亿元,同比增长6.10%。按单季度数据看,第四季度公司营收73.8亿元,同比增长32%,扣非净利润8.7亿元,同比增长25.3%。分析机构认为,业绩符合市场预期。而把时间线年来,三花智控的营收涨幅超过56倍,净利润更是暴涨了69倍。
真正的“好公司”并非不会经历行业周期,而是能够在经济波动中逆势成长,展现出穿越周期的强大韧性。正如投资圈的一句老话:市场上只有两种人,胆子大的和活得久的。三花智控能够驰骋市场这么多年,必有过人之处。
三花智控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67年9月建立的“新昌县西郊人民公社农机修配综合厂”。当时仅靠一只打铁红炉和少量手工工具进行简单的✅农具修造。1979年,张道才作为引进人才加入后带领工厂走出了困境,1984年被任命为厂长。
与改革开放初期萌芽的许多小厂一样,初创阶段的三花既缺乏资源优势也无产业特色。但张道才注意到长途运输带动了马路饭店的红火,马路饭店需要冰箱来冷冻鱼和肉,并且许多乡镇企业也开始进入冰箱市场,配件需✅求增长迅速。
于是,经过多番尝试,张道才最终把工厂的核心产品聚焦于体积小□□□、耗材使用少但市场需求量大的制冷配件——膨胀阀。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技术攻关,热力膨胀阀大获成功,1986年,工厂利润首次超过百万大关。
这一次的成功让三花告别了草莽时代,而“二位三通电磁阀”的研发成功对三花的发展则更具里程碑式的意义。
当时这个配件一直被国外垄断,公司与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研制,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实现了质量可靠和批量供货,替代了进口产品,第一个用上这个电磁阀的就是海尔冰箱。那一年三花赚了1000万,也由此奠定了其“小商品□□□、大市场□□□□、高科技□□□□、专业化”的经营㊣战略㊣理念。
1998年,三花第二代主导产品“空调四通换向阀”创造单品年利润超亿元的成绩,成为三花起飞的关键。
可别小看这个在空调里控制制冷剂气体流向的小开关,有了它空调才能既制冷又制热。在被三花攻关成功之前,相关技术已被美国兰柯公司垄断了近40年,作为四通阀专利的原创者,上世纪90年代以前,这家公司独占全球市场。
1995年,三花的第一条四通阀生产线竣工投产的时候,就引起了巨头兰柯的注意。为此这家公司派出中国区总裁亲自上门商谈,抛出了一个很难拒绝的报价:10倍溢价3亿元收购三花80%的股权。但张道才冷静地拒绝了,他的考虑㊣是,空调市场才刚起步,未来前㊣景很广,三花必须要有支撑性的产品,才能支持企业长远的发展。
此后10年,三花展开了与兰柯的较量。一方面开始改进制作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开始积极开拓市场。
夏普是空调领域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家电外资企业,但初期它一直苦于零部件依赖海外供应导致成本高企□□□□、交货周期长。这一痛点被三花敏锐捕捉,那时,四通阀海外进口180元一个,三花以150元切入市场,拿下夏普。
完成对夏普的配套后,三花启动了更加积极的市场策略,在长三角与珠三角核心区域设立市场中心,把市场服务搬到潜在客户家门口。海尔□□□□、科龙□□、格力□□□、美的等企业相继成为它的客户,也得益于空调的大范围普及,三花在很短时间内就✅做到了全国第一。
凭借成本优势,三花开始在全球市场上对兰柯步步紧逼。公司在深交所上市后的第二年,“空调四通换向阀”卖了2500万套,取得了全球50%的市场份额,销量连续三年全球第一。兰柯被击得溃不成军,美国□□、日本的生产基地被相继关闭。
2007年,三花开始进军北美市场,此时的兰柯已无力回击。当年9月20日,三花斥资1600万美元,上演了反向收购兰柯公司四通阀全球业务的精彩一幕,更助推其全球市占率突破60%大关。至此,三花成为了空调控制零部件领域的全球隐形冠军。
成功反击虽然值得欢庆,但张道才也清醒地意识到,三花只是在中低端市场上翻身了,要成为高端市场的全球领导者,必须依靠科技品牌领先。因此,经过深思熟虑,三花明确将“从成本领先向技术领先升级”作为了新的发展战略。
为了冲破固有技术防线年“三花中央研究院” 成立,当时研究院包含了研发□□、实验和新品试制三幢大楼,拥有近180名研究人员与10余位全球行业顶尖专家,精兵强将汇聚。在公司的后续发展中,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的拓展和人形机器人关键部件的突破,都与研究院直接有关。
除此之外,基于技术领先战略,多年来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例始终维持在4%-5%。根据最新发布的财报,2024年研发费用为13.52亿元,研发费用率为4.84%,无论是研发投入的金额还是研发费用率,皆高于国内可比公司,保持相对领先。
研发成果方面,截至2024年,公司已获国内外专利授权4252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项2261 项,高研发投入为公司产品与技术的持续领先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三花的空调电子膨胀阀□□□□、四通换向阀□□、截止阀□□□、微通道换热器□□、Omega泵等等,这些产品市占率都是全球第一。客户覆盖松下□□、三菱□□□、三星□□、格力□□、美的□□□、海尔□□、海信等国内外知名家电企业。
从市场格局来看,按2023年收入计,阀件行业全球市场集中度非常高,CR3(行业前三名份额集中度指标)占比约77%,其中三花市占率超㊣过43%,作为龙头企业㊣占据了大部分份额。
进一步分析家✅电产业链,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以美的□□□□、格力为代表的头部品牌厂商基本已完成上游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形成了对空调大部分核心零部件的自产能力,但阀仍然主要依靠外采。
这是为什么呢?阀这一产品看似体量小,实则举㊣足轻重,生产涉及的领域包括:机械□□□□、电气□□□、流体控制□□□、制冷及自动控制等技术的综㊣合集成,准入门槛非常高。
以上图这款三花的电子膨胀阀为例,体积不大,但内部结构极其复杂。比如,里面有个东西叫“节流针”,最小直径仅㊣4毫米,但却可以在这个直径内实现200-500档的流量控制,这就要求对电机和转子有极高精度控制,而且就这样一个小小的零部件,却需要经过清洗□□□、焊接□□、测试等三十多道流程。
站在空调厂商的视角来看,阀件单件价值㊣小,售价只有几十块钱一个,但工艺却很复杂,加上整机里要使用多种类阀,性能品质对整个系统影响又很明显。所以,空调✅厂商如果想整合阀件供应链,是个费力费时又费钱的事儿,非常不划算。
而三花作为行业龙头,能够提供完整丰富的产品系列,满足高标准的工艺要求且规模效应明显。空调领域竞争激烈,各品牌对成本都很敏感,对于这些2B大客户来说,自然更愿意集中采购质量好价格优惠的产品。因此,三花凭借技术和成本优势,取得了格力□□□□、美的这些长期用户的信赖。
从企业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永远✅依靠单一的业务或产品保持领先地位。随着市场的逐渐饱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企业现有的核心业务终将会面临增长瓶颈。
管理学大师查尔斯·汉迪在《第二曲线》一书中提出,公司持续增长的秘密是在第一曲线消失之前,开启第二曲线。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有足够的资源(金钱□□、时间和精力)承受在第二曲线投入期的挑战。
那么如何进行第二曲线创新呢?在盛景所推崇的“低成本创新”理念中,利用企业家和创业者过去的“隐性资产”,是企业实现第二曲线创新的核心推动力之一。其中,客户资源□□□□、渠道□□□、供应链优势,以及客户信任□□、人才□□、技术□□、产品□□□、IP等等,都是隐性资产。
如此看来,第二曲线创新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让第二曲线能够顺利接过增长的接力棒,在这一点上,三花智控早有筹谋,且恰恰运用的就是自身的“隐性资产”。
时间回溯到2008年,张道才专程去万向集团拜访老友鲁冠球,他们发现彼此关注到了同一个领域——新能源汽车。
彼时,全球金融危机激烈,新能源汽车远未成为主流,但张道才很清醒,“产品畅销之后,才是最可怕的时候,你必须同时进行四个过程——生产一代□□□、试制一代□□、研究一代□□、构思一代。”他坚决认㊣定,新能源汽车就是“下一代㊣产品”的突破口。
当时,万向关注的是电池领域,而三花由于擅长“冷和热的交换”,有技术基础,张道才觉㊣得公司更适合围绕汽车的“热管理”来寻找机会。经过研究他发现,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要求,远大于传统汽车。无论是电动□□□、混动或者氢燃料电池,都离不开空调和热管理。就这样,三花的“第二曲线创新”方向确定了。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技术攻关,在张道才的支持下,三花设立的“中央研究院”不计代价的研发汽车热管理核心零件“车用电子膨胀阀”,2014年终于研发成功并量产。三花也凭借这一产品获得2017 年美国《汽车新闻》PACE AWARD 创新大奖,这个奖项作为创新风向标,被誉为“业界奥斯卡”,这也是国内企业第一次获得这样的业界肯定。
同年7月,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重要供应商,三花旗下的三花汽零被特邀参加特斯拉Model3全球30辆车的首发仪式。之后,三花陆续公告拿到了戴姆勒□□□、沃尔沃□□、宝马□□、蔚来等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热管理零部件订单。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截至2024年9月30日,三花与全球前十大汽车制造商均建立了业务关系,按2023年的销量计,三花智控的车用电子膨胀阀及集成组件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2.6%及65.7%,均排名第一。
根据年报公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三花的汽零业务营业收入为113.87 亿元,同比上升✅14.86%,营收贡献已达到40.74%,较之七年前仅一成左右的占比已大幅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与特斯拉的合作,尤为值得关注。三花作为Model 3等多款车型热管理解决方案的一级供应商,随着特斯拉业务的快速发展,不仅巩固了自身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的地位,也为其获得更多车企客户订单及后续业务的拓展奠定了基础。
在特斯拉新能源车热管理技术迭代过程中,所涉及的很多阀件产品大多是创新设计的。比如,在四款Model车型中,曾先后迭代了3个版本热管理技术,其关键性零件升级,离不开三花的快速研㊣发与响应。三花也由此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掌握了全球前瞻的先进技术,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从而具备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当前全球人形机器人进程全面提速。2025年被业界普遍视作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这为三花积极开拓第二增长曲线,提供了新的契机。
其实早在两年前,三花就已经开始行动,在其2022财年报告中它首次提及“仿生机器人”,明确将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作为重点发展领域。
什么是执行器?它是高精密的机电一体化结构,用机电的方式模仿人类的关节,又称为关节模组,是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也是价值量最大的零部件。
在人形机器人的硬件成本中,执行器占比超过80%。以特斯拉为例,一个Optimus(擎天柱)全身就多达 28个关节执行器。所以,谁抢占了执行器,谁就抢占了先机!
目前,三花已进入执行器研发及生产基地建设的实质性阶段。2024年1月,公司发布公告,将投资不低于38亿元用于建设机器人机电执行器和域控制器研发及生产基地。
对于人形机器人的未来空间,今年1月初,马斯克曾放言,如果一切顺利,特斯拉将在2025年生产数千个Optimus人形机器人,2026年将实现产量的10倍增长,目标达到5万到10万㊣台,并在2027年再增加10倍。
如果按这一出货量,单就Optimus一家所需的执行器规模,就会分别达到12亿□□□□、164亿□□、586亿元人民币,呈现倍数增长。
东吴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当前人形机器人相当于2012-2014年电动车,处于0-1放量前夕。从市场规模来看,人形机器人与电动车市场规模相当,有十万亿市场空间,并将开启10年产业大周期。
马斯克也明确表示,特斯拉为电动车开发的产业链,比如电池□□□、电力电子系统□□、先进㊣的电驱系统□□□□、软件系统等都适用于人形机器人。这让特斯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平移至机器人产业链基本成为市场共识。
目前三花已是特斯拉汽车业务的一级供应商,具备先发优势,秉承“客户在哪里,三花就在哪里”的理念,公司在全球经营超过57个生产工厂,具备全球交付能力。虽然目前三花还未公布其机器人产业下游大客户,但市场普遍认为特斯拉大概率就是其核心客户,未来可以持续保持关注。
当然,前景广阔的市场,竞争也将异常激烈。比如同样具备机器人组件供应能力的拓普集团,它的机器人直线执行器和旋转执行器已多次向特斯拉送样,并获得认可。
2024年,三花在40周年庆活动上,集团公布了新目标:到2030年,力争实现1000亿营收,立志成为全球第一的阀件生产商。
这个目标看似充满野心,实则暗合了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笔下的《隐形冠军》所要具备的成长密码:成为第一的雄心□□、专注□□□、全球化。
当大多数中国制造企业还在为本土市场份额缠斗时,早在20世纪90年代,三花智㊣控就启动海外销售,并在之后持续布局全球化。一面在海外设立工厂□□□、销售办公室□□□□、物流中心;一面围绕自身核心业务,进行全球并购。
除了前文所述的针对美国兰柯公司的收购,三花智控在2012年□□□□、2018年又相继收购了德国亚威科集团,ATI于美国及墨西哥的管路件业务,以此切入咖啡机□□□、洗碗机□□、洗衣机元器件和部件业务,以及拓宽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业务在北美的布局。
40多年来,三花从空调冰箱的制冷元器件开始,通过收购和集团内部业务重组,不断发展壮大,深化全球化布局。目前,三花智控在全球共设超过14个生产基地,8个技术中心,30多家销售公司与营业事务处,37个物流中心,拥有全球员工19787人。公司产品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及地区,大约44.73%的收入来自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
不过,从2022年俄乌冲突到如今的特朗普2.0,世界的新变局正在㊣加速。很多人开始质疑“全球化”的价值。
对此,三花智控的董事长张亚波(创始人张道才之子)态度很明确,全球化进程还在加速中,冲突只是现阶段全球化的表象,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程度还在不断加深。对于三花而言,依然需要高度参与国际竞争。全球化对三花的发展具有牵引作用,全球化布局是三花的必经之路旋转运动图片。
当人形机器人引爆2025年科技浪潮时,三花智控重回市场聚㊣光灯之下,也揭开了这家“隐形冠军”企业近半个世纪的专注与突围之路。
从一只打铁红炉起步,到布局人形机器人核心执行器,三花从市场小切口入局,将一枚小小的“阀”锻造成改写全球行业格局的利器。在“小商品□□、大市场□□、高科技□□□、专业化”的经营战略理✅念下,看似平凡的零部件被做到了极致,是极简增长的典范。
尽管在发展过程中,三花也历经利润增速放缓的困境,但它并未停止创新脚步。在第二曲线创新的道路上,三花依旧是由“阀”出发,聚焦于解决“冷暖”问题,始终围绕自身擅长的主业来展开的战略布局,将能力圈持续外扩。
汽车热管理□□□□、储能□□、人形机器人,当一把把新赛道的成功钥匙被逐步锻造完成时,一个真理也被完美诠释:真正的长期主义,不是追逐风口,而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以战略定力对抗波动,用技术储备兑换未来,让核心能力成为穿越周期的最大底气。